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地板打蜡

海报观察 | 车企再掀价格战, “内卷”背后是去库存、增销量、抢市场

发布日期:2025-05-30 00:21:33 浏览:37375

海报新闻首席记者李子骄报道

汽车行业的价格战还在继续。

5月以来,比亚迪宣布对王朝网、海洋网22款智驾车型启动限时补贴;吉利汽车开启新一轮降价;合资高端品牌凯迪拉克打出“一口价”;奔驰7款车型五折甩卖……

不论是新能源还是燃油车,不论是大众品牌还是豪华品牌,今年春夏,各大车企纷纷拿出“降价”这一竞争法宝。那么,车企行业为何如此“内卷”?对普通购车者以及整个行业来说,持续性的价格战到底是不是好事?

记者走访济南宝马4S店

终端促销叠加补贴,优惠力度较大

“3系现在不到20万元,5系最低不到30万元。”

5月底,海报新闻记者走访多家济南宝马4S店了解到,宝马多款车型均有不同程度的优惠,降价幅度较大。“除了打折,还可以叠加报废补贴或置换补贴、企业补贴等,整体综合优惠力度的确是挺大的。”济南某宝马4S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,宝马3系优惠近14万元,宝马X1可优惠近13万元,如果确定购车,价格还可以进一步详谈。

在豪华车终端市场,除了宝马,奔驰和奥迪也在大幅促销:奥迪A6L现在可优惠近18万元,奥迪Q7可优惠超18万元。奔驰GLA车型现金优惠12万元,如果有置换或旧车报废,叠加起来优惠幅度更大。

再看新能源市场,以比亚迪为例,自3月底以来,比亚迪促销节奏明显加快:3月针对10款非智驾车型推出万元级降价,5月升级为智驾车型3.5万元补贴,6月更将补贴范围扩大至22款车型并引入金融政策。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补贴首次将高阶智驾技术下放至10万元以下市场。搭载“天神之眼C”智驾系统的海鸥智驾版,以5.58万元实现高快领航、代客泊车等核心功能。

图源:比亚迪官网

价格战背后:去库存、增销量、抢市场

国内车市价格战烽烟再起,关于降价背后的逻辑,其实不难理清。

乘联会数据显示,2025年4月末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350万辆,较上月增加15万辆,较2024年4月增加12万辆,形成2025年行业库存持续拉升的特征。其中新能源汽车库存已经达到了近几年的历史峰值,为85万辆,总体压力持续加大。

不管是新能源还是燃油车,车企在此时集中发起价格攻势,明显指向清库存的动态目标。除此之外,两者还面临着不同的问题。

先说新能源,更加安全的电池新国标即将施行,新能源补贴政策即将退坡,旧产品对厂家和经销商都将是烫手山芋,因此,降价是最快、最有效的促销方式。再说燃油车,它们需要不断地争夺市场以维持生存。

以BBA为例,今年一季度,奔驰交付量同比下滑7%,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5.28万辆,同比下降10%。宝马和奥迪的销量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,在中国市场,宝马和奥迪的销量同比分别下滑17.2%和7.1%。“另外,由于BBA前几年店铺扩张较快,已经处于一个饱和的状态,所以只能通过竞争淘汰一部分经销商,利润才会回升。我们正和新能源势力争夺市场,降价是获客方式之一。”济南某宝马4S店销售人员坦言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以来,乘用车消费呈现“量升价跌”的通缩趋势。在市场供给丰富的情况下,新能源、智能化、更大空间和更多配置加持,花更少的钱就能享受到比旧车更好的用车体验,这无疑推动汽车消费的价格带不断下移。

记者走访济南宝马4S店

降价是把双刃剑,价格战不等于恶性竞争

对普通购车者以及整个行业来说,持续性的价格战到底是不是好事?

当然,对消费者来说,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心仪的汽车,确实无可厚非,对于企业来说,频繁下降的车价也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、技术降本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车企革新。但如果各大车企不能在品质、研发等“价值战”上下功夫,而是一味追求低层次、不计后果的价格战,那么行业性的盈利危机也不是不可能发生。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,汽车产业利润率仅为3.9%,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水平。而前一年,在2024年,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3100万辆,创下历史新高,此时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.3%。

业内人士分析,不能把价格战简单地与“内卷式”恶性竞争画上等号。“只要汽车领域的价格战不出现损人不利己的低价倾销,不干扰和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,非知假售假、以次充好等,汽车价格战就没有突破市场竞争边界和底线,不仅不会扭曲市场机制,而且还将加速行业优胜劣汰,实现资源优化配置,进而提升中国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,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健康发展和实现技术上的突破。”